猪场日常管理生物安全细节
2025-04-21 09:46:07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为了阻止或降低病原进入猪场以及传播的风险,保持并改善猪群健康。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非瘟野毒与致弱变异毒株并行,截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发出任何安全有效的疫苗,猪场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彻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实现非瘟等烈性传染病有效防控。接下来我们谈谈猪场日常管理的一些细节。
(1)道路
确定猪场外的“脏道”(外来车辆行驶的道路)和“净道”(猪场场外中转车辆行驶的道路),脏道与净道尽量不得交叉。猪场场外中转的车辆,要严格在净道行驶,且原则上不得在猪场内使用;若必须进入猪场生活区,则必须先经过严格的车辆洗消、烘干、人员洗消,并经实验室PCR检测合格后驶入;严禁进入内部生活区及生产区。猪场外的脏道和净道在每次使用后,都要安排人员及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以保证猪场周围环境的安全。
(2)门岗区
门岗区是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包括猪场大门口内外、门卫室、猪场围墙周边。
①门卫每天清扫猪场大门口内外(包括道路、绿化带、空闲地、消毒池)的垃圾,定期洗消路面,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②门卫室每天打扫,保持四壁干净整洁,每天早上消毒1次,定期更换门口的鞋底消毒池和洗手盆里的消毒液;
③定期组织人员清理猪场周边的沟渠,使之畅通,减少积水,清理周边杂草以减少蚊蝇,并检查防鼠设施是否完好。
(3)办公区
办公区是有外来访客的地方,一定要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工作。
①由专职人员每天做好办公区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人员下班后及时做好室内、楼道、过道的环境消毒;
②清洁人员对办公区域内外来人员易接触到的用具及时清洗、消毒;
③办公区每周安排大扫除一次,及时清理区域内的沟渠、积水洼地,以减少蚊蝇及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④及时分类处理办公区的垃圾。
(4)外部生活区
①厨房:厨师每天做完饭后要清扫地面,并保持地面干燥;清理墙面,减少油污;及时清理厨房垃圾,减少老鼠、蟑螂、蚊蝇等;
②餐厅:员工每天用餐后值日人员及时清洗餐桌、地面油渍,使用专用消毒水消毒,及时清理剩余饭菜;
③员工宿舍:员工每天在宿舍里休息时都要进行沐浴、更衣,注意自身清洁;员工上班后,由专职保洁人员清扫员工宿舍的楼梯、过道、房间,清洗脏衣物,并做好自身及环境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④定期进行外部生活区环境大扫除,及时清理沟渠、积水洼地,以减少蚊蝇及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⑤外部生活区垃圾:按照各类垃圾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及时分类处理。
(5)生产区
①定期清理猪舍外围的沟渠,不能留有粪尿,保持畅通,以减少蚊蝇及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②每天清扫猪舍内外的地面,清除撒落的饲料等;
③每天做好场内生产区垃圾的清理及处置,减少交叉感染;
④定期清除杂草,及时清理废旧设备和工具,以便消毒时不留死角,使消毒更彻底,也减少小动物的藏身场所。
(6)衣物及工具
①衣服
猪场应备有充足的工作服,工作人员每人配备2-3套当季工作服交替使用。安排专人洗消工作服;换下来的脏工作服需要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猪场建议在洗消衣物的工具房内配备烘干设备和紫外消毒设施,以便对衣物进行烘干和紫外消毒。猪场不同区域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最好用颜色加以区分,不可以混穿(装猪台的销售人员尤其要注意):当猪场工作人员在进猪、出猪后,或者处理过疑似疫情或病死猪时,要立即淋浴并更换工作服,换下来的衣物及时洗消。
②鞋
在猪场不同的区域,配备不同颜色或者样式的工作鞋,加以区分;严禁混穿。每天下班前,员工彻底清洗鞋上的粪污,尤其是被踩在鞋底的粪污,洗消后所有鞋底部朝上放在鞋架上晾干备用。
③手套
正确使用手套可以减少病原的传播。可以使用一次性手套,也可以使用彻底消毒后的乳胶手套。手套经常更换,特别注意在不同窝间操作时要及时更换手套。
④日常工具专舍专用
日常工具严禁串舍使用;如果有料车,每天要清空料车,防止残余饲料发霉;料车走净道,粪车走污道,不要有交叉;维修工具在进入不同猪舍的前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洗消,以免传播病原。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为了阻止或降低病原进入猪场以及传播的风险,保持并改善猪群健康。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非瘟野毒与致弱变异毒株并行,截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发出任何安全有效的疫苗,猪场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彻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实现非瘟等烈性传染病有效防控。接下来我们谈谈猪场日常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职责。
(1)门卫职责
门卫是把守猪场人员与物资进出猪场的唯一关卡,必须严格执行猪场规定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①门卫全天候值守猪场大门,无人员与车辆进出时,保证猪场大门处于关闭状态;
②门卫负责所有进出猪场的车辆、人员、物资的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与监督执行;
③门卫负责监督靠近猪场的车辆在猪场大门口的洗消流程,对必须下车的驾驶员配给一次性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并监督驾驶员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车辆附近活动);
④门卫提醒和监督人员做好进出猪场登记,并按要求进行人员洗澡、更衣、换鞋、鞋底消毒;
⑤门卫必须获得生物安全负责人的许可,才可以让外来访客入场,做好登记,负责讲解入场程序,引导访客实施人员进场生物安全流程;
⑥门卫负责收集访客及回场员工换下的脏衣服,并进行清洗、消毒、烘干、折叠,放在指定位置备用;
⑦门卫对员工和访客带入的随身物品进行检查,严禁带生鲜冻品、猪肉或肉制品(含火腿肠、培根、香肠与腊肉等)入场,对必须入场的物资拆除外包装在物资洗消室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并经检验合格;
⑧门卫负责定期更换猪场大门消毒池里的消毒液及保持水位;
⑨门卫负责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对猪场大门区域进行环境消毒。
(2)车辆流动管理
①遵循单向流动原则
车辆遵循从净区到脏区的单向流动原则。在车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凡本场人员、车辆和猪只等,均属于净区范围;客户的猪场、人员、车辆、猪只以及屠宰场区域等,均属于脏区范围。车辆只能从净区向脏区单向流动,不可逆行;如果车辆想从脏区向净区流动,则必须先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处理措施,例如,车辆的清洗、消毒、干燥、隔离、检测等,才能进入净区。
②属地管理原则
车辆在停放、使用以及消毒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不同体系或区域的车辆生物安全管理原则,即属地管理原则。例如,车辆到达不同客户猪场区域,必须按照不同客户猪场的车辆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停放和消毒处理。
③车辆程序管理原则
车辆在用于运输猪只、饲料、人员、物资等不同用途的过程中,停放在不同的区域,必须遵守该区域的车辆处理与管理程序。
④车辆管理的禁止性原则
禁止不同区域的车辆跨区域使用;禁止猪场外的车辆及驾驶员进入猪场内;禁止猪场使用木质材料的车辆;禁止猪场使用未经彻底清消和干燥的车辆;禁止同车运输不同猪场来源的猪只;禁止猪场的运输车辆在集贸市场、活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病死猪处理场停留或停靠。
(3)人员流动管理
①外来人员管理
人员流动是猪病传播最常见、最危险、最难以防范的途径,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错施的关健所在。养猪场应尽可能谢绝参观访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外来人员,分为必要来访者和非必要来访者。必要来访者是指具有职能要求的能够进入生活区或生产区的外来人员,主要包括监管机构的政府官员、兽医顾问、服务人员、设备维护人员以及后端处理人员等;非必要来访者是指没有职能要求的外来人员,包括供应商、参观者、家属、朋友、保险人员、猪贩等。猪场应该尽量限制非必要来访者的进入,如有需要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至少提前72小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提交申请,猪场生物安全负责人对访客进行风险评估,批准访问或拒绝访问。所有访客必须严格按照猪场规定的生物安全流程进场。
②内部人员管理
基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增加了负责整个猪场生物安全的专门岗位——生物安全部长,负责整个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猪场的不同功能区域设置不同的区域生物安全小组长,负责猪场具体某个区域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猪场生物安全部长或生物安全组长应直接向猪场总经理汇报,也可以由总经理兼任或者由总兽医师兼任;各生物安全小组长,可由各生产功能区负责人兼任,并向生物安全部长(或组长)汇报。
必须让猪场所有的工作人员思想中引入生物安全的意识,并且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始终,时刻严格按照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原则进行生产工作。所有人员在猪只转群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指定专门的出猪人员,出猪人员可以安排即将休假的生产区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负责在出猪台的净区赶猪,另一人负责在出猪台的灰区赶猪,注意在赶猪期间每个个只能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活动,不得跨区域流动,在本次赶猪结束后,出猪人员直接从出猪台的脏区出猪场,进行正常休假。猪场内部其他员工(例如,办公人员、厨房人员、物资中转人员等)只能在本区域流动,不可跨区域流动。
(4)物资流动管理
①外部物资
需要从猪场外进入到猪场内的物资都属于外部物资,例如,食品、疫苗及兽药、饲料、快递、五金、防护用品、耗材等。外部物资需要先运到物资中转站或仓库,在物资洗消室彻底洗消,经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合格后,方可用自己的物资中转车辆送到猪场。再根据猪场需要,经过规定的浸泡、烘干、熏蒸、擦拭等生物安全程序处理后,分配到猪场的不同区域使用。
②内部物资
进入生产区的饭菜只能通过食物传递窗进入,用餐后的餐余和餐具也经食物传递窗消毒后传送至内部生活区处置。
生产工具、易耗品、防护品以猪舍或者生产区为单位储存及使用,严禁在不同猪舍之间交叉使用。生产工具每天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放在指定的地点,晾干备用。易耗品和废弃物置于本猪舍专用的垃圾桶内。生产区工人日常使用的防护服、手套、靴子、护目镜、毛巾等防护品,每天使用后都要进行更换,及时清洗消毒,晾干后放到指定位置备用。生产区使用的精液保温箱、疫苗保温箱等防护品,每次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晾干后放到指定位置备用。
疫苗、药品、医疗器械从生产区物资储藏室按猪舍领出后,只能本猪舍使用,严禁交叉使用。医疗器械,如针头、注射器、输液管等,要求每头猪使用一套,杜绝在不同猪之间交叉使用医疗器械。如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在使用前按照相关产品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建议猪场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前要检查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使用后的废弃疫苗瓶、药品包装、一次性医疗器械,要放入指定的医疗废弃物垃圾桶中,集中处理;使用后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要及时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烘干后放到指定地点备用。
不能做到每栋猪舍独有的可移动仪器设备,例如,B超背膘测定仪等电子产品,在一栋猪舍使用完毕,进入下一栋猪舍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最好在消毒后静置24小时,再转入下一个猪舍使用。电子产品臭氧熏蒸30分钟后,以75%的酒精擦拭;其他设备喷雾消毒30分钟后使用。生产区的车辆按照内部车辆生物安全规定操作。
(5)猪只流动管理
①外部引种
对引进种猪进行疫病必要调查,确定种源的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传染病且生产性能良好。在引种的过程中,种猪经过长途运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应激较大,一些病原微生物对猪群的影响就会表现出来;此外,新进种猪对新猪场内的微生物环境也需要提前适应。因此,需要先对新引进的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与驯化。
②猪群内部流动
内部猪群流动要求单向流动,同一猪场猪群只能从生物安全等级高的区域向生物安全等级低的区域流动。单向流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病原带入上一级或者更易感的猪群。
③对外出猪
出猪台、自己猪场的中转车,在出猪前,需要提前清洗、消毒、烘干或者晾干;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并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将猪赶上出猪台后,进入出猪台灰区的猪只严禁掉头再回到净区。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为了阻止或降低病原进入猪场以及传播的风险,保持并改善猪群健康。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非瘟野毒与致弱变异毒株并行,截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发出任何安全有效的疫苗,猪场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彻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实现非瘟等烈性传染病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