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绩效断奶营养?(二)
2025-01-13 22:15:23
四、如何提高断奶营养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做高断奶营养蛋白水平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仔猪的生产绩效,也就是将更多的饲料(植物)蛋白转变成更多的胴体(机体)蛋白,为此我们必须抓住两大关键过程,第一是肠道内被消化、被吸收过程,第二是体内的转化、沉积、动用过程。我们上边所讲的,通过转态组分改变蛋白原料的形态和状态就是聚焦在让蛋白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更顺畅,进而有利于提高断奶营养中蛋白质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关注上述第二个过程,让转化、沉积效率更高,分解动用更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断奶营养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进一步,又有两大因素影响蛋白质在体内转化、沉积效率,其一是氨基酸的平衡模式和平衡度,其二是能量原料的供应结构、供应量与氨基酸、肽、蛋白质的供应结构、供应量的协同性。
氨基酸的平衡度影响蛋白的利用率,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应用目标不同,氨基酸有多重平衡模式,通常可分为最佳长肉效率平衡模式、最佳免疫健康平衡模式、最佳肠道健康平衡模式等。做高蛋白最注重的就是肠道健康,为此我们以最佳肠道健康平衡模式为例来详细分析一下。肠上皮细胞70%的营养供应来自肠腔内的直接吸收,其中氨基酸是支持肠道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物质,断奶营养中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氨酸是小肠粘膜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非血糖(肠组织消耗的葡萄糖仅有15%来源于动脉摄取),在肠粘膜的首过代谢中,97%的谷氨酸、95%的天冬氨酸、67%的谷氨酰胺会被肠组织降解,用于供能或合成细胞结构蛋白和其他物质。可见,肠道对氨基酸的需求模式存在明显的独特性,因而以最佳肠道健康为中心的氨基酸平衡也有其差异性,需要在断奶营养中强化肠道偏好的氨基酸才能对保持肠道健康与活力有更好的作用。
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和小肽转化、沉积成肌肉蛋白、胴体蛋白是一个耗能过程,因而我们不仅要从总量上平衡断奶营养的氮能比,确保有充足的能量保障蛋白质的体内合成过程,而且还要重视蛋白原料与能量原料供应结构的匹配性,做到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多种糖源与快消化蛋白、慢消化蛋白、多种小肽、多种氨基酸的消化、吸收、转化、沉积速率同步协同,这样更有利于减少已吸收和已沉积蛋白的分解供能,提高断奶营养中蛋白质的沉积效率。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蛋白在体内的利用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是会自动分流的,先满足维持需要,再满足抗应激、抗病需要,最后才是沉积长肉。同时,已经形成的胴体蛋白也会在机体受到应激、疾病挑战时被分解、动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断奶营养蛋白供应时,首先,总量上要富足,因为充分满足基础维持需要后才能有更多的蛋白用于长肉;其次,直接强化抗应激、抗病特需蛋白、肽和氨基酸营养,减少由其他蛋白转化的消耗、浪费;再次,通过分子级、细胞级、基因级等抗病营养、免疫营养控制和净化各类隐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蓝耳、伪狂犬、流行性腹泻等),减少胴体蛋白的虚耗。我们将这些需要额外补充的抗病营养、免疫营养、肠道营养等统称为教槽断奶的特需营养。从提高蛋白利用率的角度来看,对断奶营养的保障性特需营养投入不够,就撑不起良好的增重,因此长肉效果要想看得见 , 必须优先保障“看不见的”特需营养。
五、总结
逐步提高断奶营养水平,如蛋白水平,是充分释放仔猪生长潜能、提高养猪绩效的必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腹泻风险增加、蛋白利用率不理想、生产成绩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通过转态组分(特解肠立净)、转肠组分(转肠肽)、特需营养(特补、特控、特解)等综合手段,改善断奶营养与仔猪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的适配性。
基于这些措施,我们已经可以安全、稳定地将断奶营养的蛋白水平做到20%以上,不仅腹泻风险很低,而且断奶后前10天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50~100克,料肉比也降低了0.1~0.2,让断奶营养每吨多长50~100公斤肉。
提高营养水平,改善形态和状态,减浪费,减虚耗,让断奶损失最小化、风险最小化,让教槽断奶阶段生产总成绩最大化,获得更多数量、更好质量、更大重量的全价值仔猪,这确保了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在新一轮的断奶营养晋级赛中可以持续!(河南新逻辑营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供稿)